제목   |  [04/09](神州写真)“Z世代”在大自然中乐享“精神快充” 작성일   |  2024-04-03 조회수   |  29724

[간체자]

 

(神州写真)“Z世代”在大自然中乐享“精神快充”

 

中新社武汉4月1日电 题:“Z世代”在大自然中乐享“精神快充”

  作者 武一力

  春意正浓,户外游、公园游持续升温。从Citywalk(城市漫步)到Cityride(城市骑行),从“抱树”到“公园20分钟理论”,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热衷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,享受“精神快充”。

  在网络平台走红的“公园20分钟理论”,源自《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》的一篇文章: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更加快乐,即便不做运动,只是在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状态更好。

  “试过了,‘公园20分钟理论’是真的。”24岁的詹亦贤近日向记者分享感受。

 

 

1月底,年轻人在武汉市中山公园玩飞盘。 张畅 摄

  詹亦贤定居深圳,是平面设计师。“以前,脑子里只有画图、做方案,无暇顾及身边风景,久而久之陷入内耗,太焦虑的时候还会失眠。”她说。

  “当我走出写字楼,踏入公园,坐在长椅沐浴阳光,看到有人玩滑板、打网球、吹萨克斯,有人悠闲地散步、哼歌、喂鸽子,在这种氛围里,我也跟着松弛下来。”詹亦贤说。如今,她常常抽出午休或下班时间去公园走一走,“有时在公园发发呆,设计灵感就来了”。

  来自上海的“00后”小伙鲁俞明则将“抱树”视为“充电”。“我在工作中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,没时间好好体验自己的生活。拥抱大树是一种独处方式,也是和自然对话的方式。张开双臂,触摸冰凉的树皮,闻着草木清香,像‘充电’一样元气满满。”他说,“而且,抱树是一项零成本的活动。”

  鲁俞明还介绍说,抱树也要讲礼仪:首先,要观察树的健康、卫生和安全情况,不选择枯树、小树;其次,拥抱动作要轻柔,将额头、脸颊、身躯轻靠在树干上,避免伤害树皮;此外,还可以尝试和树“聊天”,倾诉烦恼,并向大树道谢,感谢大自然所给予的力量。通过抱树,鲁俞明还结交了一些“树搭子”,大伙时常一起去户外运动,这为他的生活添色不少。

  被称为“拥抱医生”的临床心理学家斯通克·劳沙尔(Stone Kraushaar)在《拥抱疗法》一书中解释道,“抱树”有助于提升人体内催产素的含量水平,它是一种与幸福感、快乐感、平静感和信任感等情绪体验息息相关的激素。记者梳理发现,近年来,以色列、冰岛、芬兰以及中国长沙、上海等地均举办过“抱树比赛”,吸引不少人加入其中。

  在互联网平台豆瓣的“抬头,看树”小组,12万名组员分享自己镜头中的树。组员花花(化名)的手机相册里,收藏着许多不同种类树的照片。她表示,看树和赏花、抱树、逛公园一样能带来正能量,抬头看到树枝冒出新绿,能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生命力。

 

3月,武汉女孩熊莺在沙湖公园散步。 (受访者供图)

  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武汉女孩熊莺则热爱观鸟,她说,逛街购物是一种消费刺激,而走进大自然才是真正的放松。“今年下雪的时候,我在家附近的沙湖公园观鸟。天气很冷,麻雀把羽毛蓬起来取暖,看起来像一个‘球’。一想到这个情景,我(感觉)再走上一万步都不会累。”熊莺说。

  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梅俊华认为,春天是较易产生抑郁情绪的季节。若阴雨连绵,日照减少,光线会影响控制大脑生物钟的复杂系统,不仅对睡眠和觉醒周期有影响,还对消化、荷尔蒙活动等身体功能产生作用。当代年轻人多数时间身处室内,走进自然对情绪和睡眠均有积极作用,也有助于使思维更广阔、心态更放松。(完)

 


 

[번체자]

 

(神州寫真)“Z世代”在大自然中樂享“精神快充”

 

中新社武漢4月1日電 題:“Z世代”在大自然中樂享“精神快充”

  作者 武一力

  春意正濃,戶外遊、公園遊持續升溫。從Citywalk(城市漫步)到Cityride(城市騎行),從“抱樹”到“公園20分鐘理論”,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熱衷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,享受“精神快充”。

  在網絡平臺走紅的“公園20分鐘理論”,源自《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》的一篇文章: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加快樂,即便不做運動,只是在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。

  “試過了,‘公園20分鐘理論’是真的。”24歲的詹亦賢近日向記者分享感受。

1月底,年輕人在武漢市中山公園玩飛盤。 張暢 攝

  詹亦賢定居深圳,是平面設計師。“以前,腦子裏只有畫圖、做方案,無暇顧及身邊風景,久而久之陷入內耗,太焦慮的時候還會失眠。”她說。

  “當我走出寫字樓,踏入公園,坐在長椅沐浴陽光,看到有人玩滑板、打網球、吹薩克斯,有人悠閒地散步、哼歌、喂鴿子,在這種氛圍裏,我也跟着鬆弛下來。”詹亦賢說。如今,她常常抽出午休或下班時間去公園走一走,“有時在公園發發呆,設計靈感就來了”。

  來自上海的“00後”小夥魯俞明則將“抱樹”視爲“充電”。“我在工作中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,沒時間好好體驗自己的生活。擁抱大樹是一種獨處方式,也是和自然對話的方式。張開雙臂,觸摸冰涼的樹皮,聞着草木清香,像‘充電’一樣元氣滿滿。”他說,“而且,抱樹是一項零成本的活動。”

  魯俞明還介紹說,抱樹也要講禮儀:首先,要觀察樹的健康、衛生和安全情況,不選擇枯樹、小樹;其次,擁抱動作要輕柔,將額頭、臉頰、身軀輕靠在樹幹上,避免傷害樹皮;此外,還可以嘗試和樹“聊天”,傾訴煩惱,並向大樹道謝,感謝大自然所給予的力量。通過抱樹,魯俞明還結交了一些“樹搭子”,大夥時常一起去戶外運動,這爲他的生活添色不少。

  被稱爲“擁抱醫生”的臨牀心理學家斯通克·勞沙爾(Stone Kraushaar)在《擁抱療法》一書中解釋道,“抱樹”有助於提升人體內催產素的含量水平,它是一種與幸福感、快樂感、平靜感和信任感等情緒體驗息息相關的激素。記者梳理髮現,近年來,以色列、冰島、芬蘭以及中國長沙、上海等地均舉辦過“抱樹比賽”,吸引不少人加入其中。

  在互聯網平臺豆瓣的“擡頭,看樹”小組,12萬名組員分享自己鏡頭中的樹。組員花花(化名)的手機相冊裏,收藏着許多不同種類樹的照片。她表示,看樹和賞花、抱樹、逛公園一樣能帶來正能量,擡頭看到樹枝冒出新綠,能感受到欣欣向榮的生命力。

3月,武漢女孩熊鶯在沙湖公園散步。 (受訪者供圖)

  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武漢女孩熊鶯則熱愛觀鳥,她說,逛街購物是一種消費刺激,而走進大自然纔是真正的放鬆。“今年下雪的時候,我在家附近的沙湖公園觀鳥。天氣很冷,麻雀把羽毛蓬起來取暖,看起來像一個‘球’。一想到這個情景,我(感覺)再走上一萬步都不會累。”熊鶯說。

  武漢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梅俊華認爲,春天是較易產生抑鬱情緒的季節。若陰雨連綿,日照減少,光線會影響控制大腦生物鐘的複雜系統,不僅對睡眠和覺醒週期有影響,還對消化、荷爾蒙活動等身體功能產生作用。當代年輕人多數時間身處室內,走進自然對情緒和睡眠均有積極作用,也有助於使思維更廣闊、心態更放鬆。(完)

 

网址:https://m.chinanews.com/wap/detail/chs/zw/10191249.shtml

인쇄하기